首页 - 神途礼包 > 三国乱世里,诸葛亮失街亭挥泪斩马谡,刘备从何看出其不可大用

三国乱世里,诸葛亮失街亭挥泪斩马谡,刘备从何看出其不可大用

发布于:2024-09-19 作者:admin 阅读:100

马谡是蜀汉后期的年轻才俊,才气器量超过常人,喜好议论军事谋略,深受丞相诸葛亮器重。但是刘备临终前却嘱咐诸葛亮:“马谡言过其实,不可大用,君其察之!”诸葛亮认为并非如此,对马谡仍然信任重用。后来,诸葛亮出征南蛮,马谡出谋划策,让孟获等人心悦诚服,终诸葛亮在世之日,南方始终不敢再次叛乱。

诸葛亮一出祁山北伐曹魏时,就对马谡委以重任,让他出任先锋,镇守街亭。这是马谡之一次作为统领一方将领出征,本应该是一鸣惊人的时候,但马谡却违法了诸葛亮的命令,进退失据,致使被张郃击败,导致诸葛亮之一次北伐失败。可见,刘备对马谡的评价非常准确,那么刘备是从哪些方面得出这个结论的呢?

马谡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其实是有过变化的。马谡是荆州士人,随刘备一起入川,除了关羽、张飞、赵云等元从集团,也算是老资历了。刘备平定益州后,马谡先后出任绵竹县令、成都县令。看三国的都知道,绵竹、成都这两个地方都是蜀地重镇,尤其是成都还是后来蜀汉首都。可见这个时候,刘备还是非常信任重用马谡的。后来,刘备又把马谡提拔为了越雟太守。太守乃一郡之长官,蜀汉政权的全部地盘就是益州十二郡加上荆州五郡,马谡这时还不到三十岁,就此跻身封疆大吏行列。

可也就是越雟太守这个任命,让刘备对马谡失去了信心。原来,越雟地处南蛮,环境恶劣,而且还经常有蛮人造反,马谡压根就不想去。想想马谡原本是成都令,管辖的是最富庶的国都,现在虽然升官了,可却要去穷乡僻壤,这还不如不升。偏偏这个时候,越雟的夷帅高定真的造反了,马谡就更不想去了。他这个太守不去想着平叛赖在成都不走,结果还是临郡的犍为太守帮他平定了叛乱。

这件事导致刘备对马谡失去了信任,觉得马谡“言过其实,不可大用”,需要他抗事的时候他上不去啊!这也是刘备和诸葛亮产生分歧的原因。诸葛亮以为刘备说马谡不堪大用,是因为缺乏锻炼,经验不足,这么多年马谡已经积累不少经验,应该可以放心使用了。可没想到刘备的意思是说,这马谡干脆锻炼都不想锻炼啊!让他当参军出谋划策是一把好手,可让他独当一面,就没这个能力了。

刘备是何等人物,一生吃尽苦头,看人眼光极准。在刘备心中,如果连苦都不肯吃,那就是意志力薄弱的体现,关键时刻靠不住。马谡理论水平可能很高,但到了关键时刻,他没有那种咬牙坚持的精神,这就不能承担重要责任,让他自己做决定,一定会酿成大错。诸葛亮可能认为所有人都能像他自己一样可以“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后值倾覆,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”。诸葛亮亟需给蜀汉政权找到下一个自己或者陆逊一样的人物,但马谡却让他失望了。

顺便说一句,当年为马谡收拾残局帮忙平定了叛乱的犍为太守正是李严。李严也因此功被刘备加封为辅汉将军,兼任原郡郡守。后来,李严更是与诸葛亮一起受刘备遗诏辅政,可能也正是因为当年李严面对困境时,不推脱责任敢于任事,给刘备留下了良好印象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请告知我们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相关文章